误区 1:得了艾滋病,就只能等死?
艾滋病确实很可怕,但是在 1996 年,华裔科学家何大一发明「 鸡尾酒疗法 」后,死于艾滋病的人数便迅速下降了。
虽然「 鸡尾酒疗法 」无法根治艾滋病,但是可以有效地抑制病毒复制,延缓病程进展,延长患者的寿命。
「 鸡尾酒疗法 」的意思,不是说喝鸡尾酒就能治疗艾滋病,而是联合使用多种药物来治疗,避免病毒对单一药物产生抗药性。
因此,只要疾病发现得早,每天准时吃药,很多艾滋病人都能长期生存,甚至预期寿命和普通人差不多。
截至目前,全世界公认的「 艾滋病治愈案例 」就只有一例,这位幸运儿被称为「 柏林病人 」,可是他的经历几乎无法复制。
「 柏林病人 」同时罹患艾滋病和白血病,为了治疗白血病,他经历了两次骨髓移植和多次化疗放疗。
在这个过程中,骨髓中的 HIV 病毒也顺带被清除掉了。而且新移植的骨髓中,正好有基因缺陷,可以对HIV病毒免疫…
所以说,「 柏林病人 」的成功难以复制,但相信这一点微弱的曙光,是全世界 3700 万艾滋病患者的希望。
误区 2:艾滋都是性滥交,活该得病?
不少人对艾滋病患者有偏见,认定他们肯定是在外面乱搞了,得了这种病就是活该,还呼吁身边的人都要远离他们。
其实,患上艾滋病有各种各样的原因,很多人都是无辜的,常见感染途径如下:
我们可以看到,感染艾滋不一定是性滥交,也可能是母婴传播、不规范的输血行为,甚至有医生在为艾滋病人做手术的过程中不幸感染。
另外我们还能看到,在日常生活中和艾滋病人接触是不会被传染的,身体接触、共用餐具、甚至接吻,都不会被传染。
因此,艾滋病不是洪水猛兽,我们应该多给艾滋病患者一点空间和理解。
误区 3:感染 HIV ,就是得了艾滋?
艾滋病作为?世界第一大传染病,每年有数万人因此丧生,还有无数人身处「 恐艾 」情绪中。很多人以为 HIV 和艾滋病是一回事,其实并不对。
HIV 是一种病毒,而艾滋病( AIDS )是病毒长期损害人体的结果。
从最初感染 HIV 到发展为艾滋病,大概需要 2 - 10 年的时间。
HIV 从局部感染到入血,平均需要 7 - 10 天,这个时间叫做「?窗口期?」。在此期间,是没有办法查出是否感染 HIV 的。
如果担心中招,不妨想想几个问题:有过无保护的性行为,且对方有艾滋?是否有吸毒,且共用注射器?是否输过来历不明的血液?
假如确实有过这些高危行为,72 小时内到当地疾控中心或医院购买阻断药,连续吃 28 天,也有很大机会不感染 HIV 。
之后,也可以在疾控中心进行免费的 HIV 检测,进一步明确情况。如果确实感染了,疾控中心会提供免费的抗病毒治疗。
误区 4:有艾滋病,就不能生小孩?
虽然母婴传播感染 HIV 的概率高达 20%,但是在医学上,我们已经可以做到母婴阻断了。在 2005 - 2009 年,我国科研人员曾在云南做过相关研究试验,最后生下来的 193 例婴儿中,仅有 2 例检测出 HIV 。
通过阻断,即使是患有艾滋病的母亲,生下来的孩子依然有 98% 的几率不会被感染。
同样的,如果是男方感染 HIV,只要通过抗病毒治疗,降低体内的病毒含量,也可以正常同房,让女方怀孕。
在这种情况下,女方不会被感染,孕育的后代自然也不会感染。
误区 5:患上艾滋病,保险不会赔?
假如感染了 HIV 或者得了艾滋病,除了国家医保和税优健康险,基本上无法购买其他保险了。
但是,如果在患病前就已经有保险,有些情况也是可以理赔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