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聚财网 > 方案设计问答 > 配置家庭保险时,常见的坑有哪些?

配置家庭保险时,常见的坑有哪些?

巴豆

买保险最怕踩坑,因为保险不像衣服鞋子,买错了大不了就是浪费了钱,造成不了什么严重的损失。

但保险一旦踩坑了,买错了,就有可能造成无法预计的后果,轻的话也就损失点钱,严重的话可能发生无法理赔的情况,所以大家千万要多加考虑。

大师姐盘点了一下,大部分人在给家庭配置保险时,最常见的几个坑。

1、爱买返还型保险

大多数中国人有个小毛病,喜欢占点小便宜,对于有事赔钱,没事返还已支付保费的保险,谁还不冲啊。

所以,保险公司就是抓住了大家这样的心理,推出的返还型保险可谓是大众眼里的香饽饽。

先抛开具体保障不谈,我们以之前一款重疾险产品天安爱守护2019为例,分析分析:

可以看到,返还年龄不同,保费差别也不同,越早返还,保费越贵。

如果选择在66岁返还,每年保费要比不返还多交 6550 元,折算下来保费52%。

简单算了一下,每年投入 6550 元,一共投入 20 年,36 年后本息和38万,平均每年的收益率大概是4%左右。

大家都知道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,返还型重疾险的本质是:

我们多交了一大笔保费,然后保险公司拿去进行投资,几十年后把其中一部分返还给我们,而且收益并不高。

每年多交的这笔保费,还不如自己用来投资,买点基金股票,说不定最终的收益更高。

返还型意外险唯一优势是如果平平安安到期后,可以拿回所交的保费,或者多拿回一点,但也仅限于此。

消费型重疾险比起返还型重疾险,保费便宜30%左右,所以大师姐更推荐消费型重疾险。

而且最重要的是,如果在保障期间内出险了,99%返还型保险的返还责任就会终止。

我们买保险的初衷不就是买一份保障吗,如果大家的最终目的变成拿回所交的钱,那买保险的意味就完全变了。

各位仔细想想,为了拿一点点返回的蝇头小利,值得吗?

所以大师姐建议大家,返还型保险千万别碰,买保险就是买保障,一定要弄清楚我们的核心需求。

2、买捆绑身故的重疾险

在所有险种里,保费支出大头就是重疾险,而恰恰很多人就买了不合适的重疾险。

正常成年人买一份重疾险都要好几千,甚至上万的费用,严重占用了家庭的现金流,如果一旦买错或者不合适,就是影响家庭的正常生活。

其中,最具代表性的情况就是盲目购买带身故的重疾险。

  • 带身故的重疾险,可以理解成“储蓄型重疾险”,如果一份30万保额的重疾险,如果一辈子都没有发生重疾,那身故了也能赔30万。

人可能一辈子不患重大疾病,但一定有离开人世的那一天,所以买了储蓄型重疾险无论如何都会得到赔付,要不赔重疾,要不赔身故,因此这类产品会非常贵,如常见的平安福、国寿福等。

  • 而不带身故的重疾,俗称“消费型重疾险”,仅保障疾病,如果一辈子没有发生重疾,也不会有任何赔付,顶多拿回一点点现金价值而已。

但是这类产品没有寿险的保障,所以保费会比带身故的重疾险便宜20%-40%

就以市面上比较火的达尔文荣耀版为例:

可以看到,男性带身故比不带身故价格高了2320元/年,高出40%;而女性带身故也比不带身故贵了2190元,高出42%。

这还是在基础保障的情况下,如果附加其他责任,那保费差距会更加明显。

除此之外,有一点你要明白:

99%带身故的重疾险中,重疾和身故仅赔一项,赔了重疾就不赔身故,如果你以为先赔了重疾,身故还能再赔一次,那就真是天真了。

为了防止部分杠精,这里重点加粗表示:

重疾险带有身故责任,当然更好,但捆绑身故就显得非常不灵活,如果身故责任是可选项,那就更加人性化。

而且对于普通家庭来说,买保险也要根据实际经济情况出发,不能盲目购买。

3、先买理财型再考虑保障型

网上有句话叫:打工是不可能发财的,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。

虽然是一个梗,但也从侧面看出大家除了工作收入外,还想从其他渠道获取收益的想法,而投资便是大众心目中的首选。

相比如股票、基金等方式,买理财型的保险更为安全稳定,所以很多人第一次买保险都会选择理财保险。

但是仔细想想,生病住院了,买医疗险可以报销医疗费用,如果是大病,重疾险可以一次性赔付一笔钱用于康复疗养,但理财保险能给我们什么?

你在乎自己的身体,还是在乎几十年后理财保险给你的分红?

没有保障型保险托底,理财型保险就像空中楼宇,随时可能垮塌,试想一下,当我们躺在病床上,理财型保险非但不能赔付一点钱,还需要我们继续交保费。

这样买保险,有什么意义?

保障都没有做好,就谈理财,到头来不过为医院打工......

我们一定要记得:理财型保险不是不能买,而是在保障型保险都配置齐全之后,在还有预算的情况下,可以适当的配置一些理财保险。